随着无人机在民用领域的广泛使用,无人机对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无人机反制系统应运而生。目前,主流反制技术为无线电干扰方式,即干扰无人机通信链路或者导航定位系统,甚至采取全向全频大功率干扰设备。这些反无人机防御系统在安装部署前应先进行检测,充分考虑与周围自然环境、电磁环境是否协调后依法依规安装。
无人机反制系统检测产品种类与发展
无人机反制系统是指为了社会安全和维稳需求,发挥系统防御“低慢小”目标能力,由功能上相互联系、性能上相互补充的各种无人机反制单元集成的高层次无人机防御系统。该系统作战能力的形成取决于多层次因素:从最底层的关键技术发展水平,到组件级处置组件性能,再到机动平台和系统效能,最终归结于无人机反制系统结构的合理配置和处置运用。无人机防御包括利用、攻击、防护与管理(物理域和信息)环境以达成指挥目标的相互协调的所有无人机反制行动。
无人机反制系统应获得并保持对辖区内所有域的控制,拥有目标特征的信息优势,建立无人机入侵过程的绝对优势能力,以保障区域内始终处于“低慢小”目标防御的主导地位。
2017年,无人机反制系统检测的产品主要以手持式无人机干扰拦截设备为主,同年年底出现带无人机频谱探测功能的反制设备和雷达设备。2018年,无人机探测拦截设备增多,基于TDOA技术的探测拦截设备正式出现;同时期,作为主流技术的AOA设备大量应用,由频谱探测、光学探测以及固定式拦截设备组成的无人机侦测防御系统出现;同年年底,以协议破解为技术的无人机探测设备出现,它可以进行多目标拦截。2019年,探测雷达的性能提高,其探测距离和精度都有相应提升;诱骗设备方面,全向情况下的作用距离增加,发射功率更低,并具备无人值守功能。
近年来检测到的无人机反制系统产品发展趋势如下(图1所示):一是单纯干扰设备(便携式和固定式)占比逐年减少,并实现系统融合;二是无线电探测拦截设备成为应用主流产品;三是雷达探测设备数量和性能有所提升;四是诱骗设备数量增加、性能提升,功率亦可调;五是精确识别、精准打击技术逐渐成熟,实现了精准识别和打击功能。
检测到无人机反制系统种类和数量统计表
无人机反制系统检测模式与方法
目前,对无人机反制系统进行检测的指标思想是模拟实战对抗测试,即采用以“能力试验方法”和“任务环境试验能力”为代表的能力试验,以贴近实战的方式进行无人机反制系统检测,核心理念是“像作战一样进行试验”。
检测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技术指标检测,二是实际场景的对比测试,均采用红蓝对抗方式实施。针对国内外无人机产品,归纳“低慢小”目标基本特征及其电磁痕迹,针对“非敌意”和“意外错误”无人机,从反制作战使用、结构、运动与电磁辐射等方面进行比对研究,建立覆盖“主流消费级无人机产品库”标准靶机,为反制产品对抗验证提供依据。同时,深入研究无人机目标特征参数的特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多种技术被应用到无人机设计中。5G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继续驱动无人机行业高速发展:一方面,5G技术将助力无人机产业发展,提升网络性能,克服低空中4G信号未做过加强的短板,实现对低空领域的有效覆盖;另一方面,进一步成熟的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也将赋能无人机向路径规划自动飞行、具有决策功能的智能控制等方向发展,助力无人机技术向集群智能化方向迈进。
无人机反制系统检测的发展趋势
无人机反制系统的检测会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而更新迭代。目前,对无人机反制的主要技术手段主要是对通信链路和导航定位链路的反制,随着无人机技术向多领域、混合智能化发展,反制技术的发展也会有所提升。
根据无人机反制系统特点,试验模式方面将借鉴国内外智能装备检测试验思想,开始研究“左移”策略,即在研制试验阶段引入应用任务环境,将原先在装备布置后期才进行的试验提前。试验方法采用分布式和集中式相结合的云数据库方式,将评测平台与试验设备联网,为后续分析、追溯提供依据。
随着相关法规、条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无人机反制系统检测会改变目前以标书和企标为依据的模式。无人机反制系统检测将与认证结合,采用全方位发展模式,形成全寿命周期、跨部门协同的检测、认证管理模式。
无人机反制系统检测在警务工作中的作用
《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中提到,军队、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可以依法配备和使用防控无人机驾驶航空器反制设备。无人驾驶航空器反制设备配备、使用管理办法,由国家空中管理领导机构和国务院民用航空、公安、工业与信息化等部门制定,报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批准。
目前,各地公安机关在严格管控无人机的同时,也配备了一定数量的无人机反制(设备)系统,而无人机反制系统,尤其是基于射频的防控设备的使用会对其他通信系统正常工作,以及一线公安民警的身体健康产生一定影响。相信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无人机反制系统在警务工作中的应用会更加规范。而无人机反制系统检测依法依规开展,也会进一步助力警务工作提档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