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迎来好消息,中国科学院研制的雨燕超音速无人机,最近试飞成功,那么这款无人机的研发有什么重要意义呢?接下来就意味大家进行分析。 2022年一开年,我国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就传来好消息,由该所自行研发的一款带有加力涡喷发动机的小型无人机:雨燕,研发成功。雨燕是一种超音速的无人机,就目前世界范围而言,能够达到超音速飞行的无人机并不多见。
在此次实验中,雨燕实现了关键技术的指标验证,从而成为了这款无人机项目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报道表示,雨燕超音速无人机到达预定的位置和高度以后,其发动机进入加力状态,速度急剧提升,经过亚音速-跨音速-超音速,最终达到最大速度的预期指标,随后该无人机减速下滑返场,抵达回收厂后,成功开伞着陆,圆满完成了飞行任务。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今天要专门讨论雨燕呢?可以说,到目前为止,超音速战斗机的种类非常多,包括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战斗机,基本上都是超音速,但是超音速的无人机几十年来非常少见。 在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曾经研发过D-21超音速无人侦察机,在此之后,其余国家很长时间都没有进行过超音速无人机研发,那么为什么在超音速无人机这个领域,其他国家没有投入太多资源呢?因为其飞行控制相对而言,比较复杂,并且操作无人机的航程和留空时间,相对而言比较有限。 同样,超音速无人机的研发难度非常大,因此,航空大国以及核大国都将主要精力放在无人机的远程化、隐身化这方面。高超音速能力,则是长时间没有得到重视,只有中国在这一方面没有放弃,在建国70周年国庆阅兵上,国产的超音速无人侦察机正式亮相,从而成为当今世界飞行高度最高、速度最快的无人机,这款无人机使用的动力装置是火箭发动机。火箭发动机比冲高,容易让平台快速达到超音速的速度,但同样,火箭发动机也有一个非常致命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其工作时间相对比较短,这大大的限制了其留空时间和航程。 如果发展一款配备涡扇发动机或者涡喷发动机的超音速无人机,那么无论是执行侦察任务还是执行打击任务,可以说具有更多的优势。但同样这样做的难度更加可观。